主要内容

双金属梁的热偏转

这个例子说明如何解决一个耦合的热弹性问题。机械部件和结构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引起的。热应力是另一种表现形式:当结构约束阻止组件自由热膨胀或收缩时,结构就会受到应力。双金属光束的偏转是常见的物理实验。典型的双金属梁由两种材料粘合在一起。这些材料的热膨胀系数(CTE)是明显不同的。

本算例采用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双金属梁的挠度。算例将此挠度与基于梁理论近似的解析解进行了比较。

创建静态结构模型。

structuralmodel = createpde (“结构”“static-solid”);

创建一个波束几何形状与以下尺寸。

L = 0.1;% mW = 5 e - 3;% mH = 1 e - 3;% m通用= multicuboid (L, W (H, H),“Zoffset”[0, H]);

在结构模型中包含几何图形。

structuralmodel。几何=通用;

绘制几何图形。

图pdegplot (structuralmodel)

图中包含一个轴对象。轴对象包含三种类型的对象颤抖,补丁,线。

确定要指定材质属性的单元格的单元格标签。

首先,显示底部单元格的单元格标签。要清楚地看到单元格标签,放大到光束的左端,按如下方式旋转几何体。

图pdegplot (structuralmodel,“CellLabels”“上”)轴([- l / 2 - l / 3 H - W / W / 2 0 2 *))视图([0 0])zticks ([])

图中包含一个轴对象。轴对象包含三种类型的对象颤抖,补丁,线。

现在,显示顶部单元格的单元格标签。要清楚地看到单元格标签,放大到光束的右端,按如下方式旋转几何体。

图pdegplot (structuralmodel,“CellLabels”“上”)轴([L / 3 L / 2 H - W / W / 2 0 2 *))视图([0 0])zticks ([])

图中包含一个轴对象。轴对象包含三种类型的对象颤抖,补丁,线。

指定杨氏模量,泊松比,和线性热膨胀系数来模拟线性弹性材料的行为。为了保持单位一致性,请使用SI单位指定所有物理属性。

将铜的材质属性赋给底部单元格。

电子商务= 137 e9;% N / m ^ 2nuc = 0.28;CTEc = 20.00 e-6;% m / mcstructuralProperties (structuralmodel“细胞”,1,...“YoungsModulus”电子商务,...“PoissonsRatio”nuc,...CTE的, CTEc);

将invar的材质属性赋给顶部单元格。

Ei = 130 e9;% N / m ^ 2努伊= 0.354;CTEi = 1.2 e-6;% m / mcstructuralProperties (structuralmodel“细胞”2,...“YoungsModulus”Ei,...“PoissonsRatio”努伊,...CTE的, CTEi);

对于这个例子,假设梁的左端是固定的。要施加此边界条件,在光束的左端显示面标签。

图pdegplot (structuralmodel,“faceLabels”“上”“FaceAlpha”, 0.25)轴([- l / 2 - l / 3 - W / W / 2 0 2 * H])视图(60 [10])xticks ([]) yticks ([]) zticks ([])

图中包含一个轴对象。轴对象包含三种类型的对象颤抖,补丁,线。

在面5和面10上应用固定边界条件。

structuralBC (structuralmodel“脸”, 5, 10,“约束”“固定”);

施加温度变化作为热负荷。参考温度为25摄氏度,操作温度为125摄氏度。因此,这个模型的温度变化是100摄氏度。

structuralBodyLoad (structuralmodel“温度”, 125);structuralmodel。ReferenceTemperature = 25;

生成网格并求解模型。

generateMesh (structuralmodel“Hmax”、H / 2);R =解决(structuralmodel);

用位移的大小作为彩色地图数据,绘制双金属光束的偏转形状。

图pdeplot3D (structuralmodel,“ColorMapData”R.Displacement.Magnitude,...“变形”, R。位移,...“DeformationScaleFactor”2)标题(“因瓦铜梁的挠度”

以梁理论为基础,分析计算挠度。带钢挠度为 δ 6 Δ T α c - α l 2 K 1 ,在那里 K 1 14 + E c E + E E c Δ T 为温差, α c α 为铜和因瓦的热膨胀系数, E c E 是铜和因瓦的杨氏模量,和 l 为长条的长度。

K1 = 14 + (Ec/Ei)+ (Ei/Ec);= 3*(CTEc - CTEi)*100*2*H*L^2/(H^2*K1);

将分析结果与算例结果进行比较。结果是可比性,因为大纵横比。

PDEToobox_Deflection = max (R.Displacement.uz);percentError = 100*(pdetoobox_挠度-...deflectionAnalytical) / PDEToobox_Deflection;bimetallicResults =表(PDEToobox_Deflection,...deflectionAnalytical percentError);bimetallicResults.Properties.VariableNames = {“PDEToolbox”...“分析”...“PercentageError”};disp (bimetallicResults)
PDEToolbox分析PercentageError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0.0071061 0.0070488 0.8063